昆虫摄影记录下的那些微妙的关系
2021-05-05 来自: 本站 浏览次数:293
而且碰上昆虫的那种超乎意料的感觉,每一次对我来说都是邂逅。哪怕有多少次都是不重复的。对于一个有求知愿望的人而言,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情吗?昆虫在地球上存在了这么长时间,我们人类社会从昆虫的社会里面,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有什么是可以借鉴的?这就太多了,像卡尔•冯•弗里希,一辈子研究蜜蜂,他发现蜜蜂是可以跳舞的,通过摇摆舞和旋转舞来向它的同伴传达食物的方向、距离等信息。而且它能识别色彩。这就意味着在它们的分工体系里有一系列基于技术的、情感的、信息交流的方法。对这些方法我们人类很可能是无知的。我们人类现在高级的发现,都来自自然界。
当我们遇到害虫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要怎么去给孩子讲述这些生命?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所谓的有害有利是相对的,比如蝴蝶的幼虫是吃叶子的,有的叶子就是农作物,但它羽化后又开始授粉。此一时彼一时,此一利彼一害。我们现在讲昆虫学,容易提到植物保护的逻辑,是根据是否对人类社会有用来做判断的,但你会发现人类经常出错,经常把可能大大有利的看成大大有害的,因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方法和眼光或者深度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发展到20世纪认识有深化,认为自然界所有的生物是在一个完整的多样性体系里的,每个生物在其中有其不可或缺的位置。
一种生物可能在这个知识体系里是一个判断,放到另一个知识体系里则可能是另外一个判断。这就是威尔逊的生物多样性理论。《寂静的春天》就是讲的杀虫剂的故事,我们认为某个虫子有害,发明了杀虫剂,而杀虫剂带来的危害可能远远超过虫子带来的危害。这个提问很重要的,就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利什么是害。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怎样给孩子讲比较好,但我有一个启发,就是美国动画片,怎么能把老鼠这样一个我们在生活经验里认为有害的动物变成这么可爱的、大家都喜爱的形象?这是我在看了迪士尼动画片以后思考的问题。认知与被艺术化的形象之间是有距离的,但有内在的关联性。